十六至十七日 人能弘道

3.16~17《農二月‧二十五至二十六》

【靜思小語】將佛法道理融入生活,品德與言行在無形中教育人間,也讓佛法融入人間。

《證嚴上人衲履足跡》有聲書,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,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,歡迎到「大愛網路電台」收聽。

透過戲劇展現歷史

三月十六日,人文志策會以「真誠呈現的精華人生」為主題,由人文志業主管同仁報告大愛劇場拍攝製作、劇本創作、構思等相關規畫。

大愛劇場演出慈濟人的人生故事,七、八十歲的資深慈濟人經歷過日治時代,他們的成長背景就是臺灣近百年的現代史。上人表示這幾十年來社會變化很大,現在的年輕人已經無法想像自己這一輩的人,在年幼時的社會景象、人心觀念與人際互動。物質匱乏的社會中,人心相對純樸知足,為了生活、養家而勤奮努力,也為現在繁榮進步的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。透過戲劇展現歷史,也能讓人看見祖輩、父輩的努力,懂得同理他們的心情,珍惜現有的生活。

緬懷歷史,也要把握當下,開闊眼界,看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在物資匱乏的環境中艱難度日;看見別人的苦、了解自己有福,亦要靠大愛臺以電視傳播為社會大眾做「見苦知福」的教育。上人提到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七日,土耳其發生強震,慈濟發起街頭勸募,要引導臺灣民眾看見世界上發生的災難,從而啟發愛心,當時很多人不以為然,甚至口出惡言,慈濟人都以智慧應對,並且自我勉勵,修忍辱行;今年二月六日,土耳其發生更嚴重的地震災難,民眾熱情捐物資,也踴躍響應慈濟街頭勸募。這二十多年間的變化很值得探討,其中還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可以發掘。

上人提到花蓮慈濟人、志業體主管同仁上街勸募時,有活潑的小小孩子帶著慈濟人向他熟悉的店家和住戶勸募。「聽他們分享時,我的腦海裏就浮現一個孩子的身影,小小孩童引道說法,很活潑、很純真、很有愛,帶著一群菩薩募愛心,這條街道也是『大愛一條街』。人文志業也可以深入採訪這樣的人與事,將這些感動人心的真人實事發表出來。」

上人勉勵戲劇部門繼續努力,製作優質的大愛劇場,演出慈濟人的人生故事、菩薩事蹟,也等於是回報慈濟人對志業的護持、對人間的奉獻,就像在替他們寫家譜,也能讓他們以愛傳家;對於收看大愛劇場的觀眾來說,也能從慈濟人的對話和行動得到教育。

上人指出,慈濟人常表示自己聽到師父講哪一句話,點醒了自己,也改變了行為。在戲劇中展現出來,也可以向觀眾傳好話,帶動觀眾多做好事。大愛臺沒有要傳教,但是慈濟人將佛法道理融入生活,他們的品德與言行也在無形中教育人間,讓佛法融入人間。人文是四大志業的魂,精神理念無形無相,但是可以藉由人文志業的影音、文字表達。

佛陀弟子善盡心力

三月十七日,呂慈悅師姊等人請示中正紀念堂浴佛規畫以及《無量義 法髓頌》演繹內容。上人說,此時要向大眾展示佛陀的精神理念;各道場的法師能夠前來浴佛,要讓每一位法師都感受到慈濟對浴佛典禮、對三寶的珍惜與尊重。

佛法源自印度,印度佛教卻在佛陀入滅後衰微,上人希望藉由慈濟人走入尼泊爾、印度的因緣,可以將大乘佛法帶回佛陀故鄉,就地帶動佛法的入世精神。「我們現在去尼泊爾或印度,不只要讓居民知道有佛教,還要知佛法;佛陀為一大事因緣出現人間,我們秉承佛教,就要做佛陀為人間做的事,將佛陀的思想傳給人間。」

上人說,此時因緣成熟,有唐美雲歌仔戲團、優人神鼓等優質藝術團隊投入經藏演繹,又有馬來西亞、新加坡慈濟人在尼泊爾耕耘志業,無論是用藝文傳法,或是在慈善、醫療、教育等方面,實際幫助尼泊爾、印度貧苦居民,都可以廣為弘揚佛陀的精神理念。「二千五百多年前,佛陀生活、修行、說法的空間,慈濟人現在實際踏上這片土地,與當地人互動,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都可以連結起來。」

上人期勉團隊為佛教、為眾生而展示佛法精神,把握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,用很真誠的心書寫、編導、演繹,背景也要做得好,以現在的實際景觀拉回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世景象,印證經典內容,連結人事時地物。

「最重要的是我們所編寫的腳本要貼近真實境界,雖然尼泊爾窮鄉的人很苦,不過有一群人間菩薩借力使力,會合大家的愛心力量,可以翻轉苦難人生,回饋佛陀故鄉。佛陀教導我們生命的道理,讓我們懂得世間無常而轉迷為覺,故而感恩回饋;我們既是佛陀的弟子,就要盡心力,把握此時的因緣,將佛法的真善美表達在舞臺上,所以文字要寫得好,將歷史真實呈現,入經藏菩薩要用很真誠的心投入,大家共同把這件事做好。」

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《證嚴上人衲履足跡》精簡版;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,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,請展閱每季出版的《證嚴上人衲履足跡》